会议专题

论学校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课程结构是课程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组织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如果说课程是学生精神成长的食粮,那么课程结构就是对精神食粮的搭配组合,只有合理搭配、营养均衡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关系.当下,由于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施,学校层面需要实施的课程不仅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还有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尽管国家课程具有良好的课程结构,但是落实到学校层面,由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两大课程系统的加入,学校层面的课程不再是国家课程的直接实施,也不能是此三类课程的简单”拼盘”.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对学校课程进行整体规划才会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构建学校自身的课程结构能够使其课程更适切学生与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学效果,突出学校的个性与特色.均衡的课程结构是确保学校课程建设科学合理的核心要素.然而,在构建课程结构的过程中,一些学校出现了明显的课程结构失衡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不得不慎重思考课程结构均衡的内在逻辑以及如何实现课程结构均衡。明晰基本要素,保证课程结构逻辑清晰,确立核心素养,明确课程结构的价值追求,求主体多元,寻求价值磋商,反思现有课程结构价值,评估结构变革的内在需求。

课程结构 均衡性 核心素养 价值追求

蔺红春

山东师范大学

国内会议

第六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

苏州

中文

211-216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