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核心素养的批判性思维--基于R民族中学的个案考察
国近年来的课程改革显示,目标变革路线应该是”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那么,”核心素养”的提出仅仅是一个概念游戏吗?当然不是,有学者认为核心素养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概念,即应对信息化、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的一个概念,也是”双基”、”三维目标”等概念的”升级版和聚焦版”.批判性思维就是“针对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的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思维”。R民族中学的教改历程虽然强调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最终的目的仍然仅为知识的掌握。毋庸讳言,教学永远是关乎知识的教学,但是,其在知识教学过程中却剪断了思维的翅膀,阻碍了智慧的成长,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仍然囿于知识传承,忽视一了通过知识促进学生思维提升、智慧生成的价值,即“转识成智”的价值取向。知识与智慧实则是认识过程的两个方面,知识需要转化为智慧至少有以下两个理由:一方面,智慧着重于道的层面的认识,是关于整体的认识,而知识则关注具体事实,只有通过知识向智慧的转化,人才能全面、具体地把握外在。另一方面,转识成智是一种理性自觉,关乎认识过程中的豁然开朗、融会贯通之感,由知而智即为思维中的豁然贯通并可体验到无限和绝对的东西。教学改革的转识成智,就是要把学生掌握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提升为他们的智慧能力和人格力量不断获得训练和发展的进程,让智慧串联起知识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理性与经验,引导、激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实现智慧的生长。如此,学生才能将外在的、他人的、碎片化的海量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体验与把握,从而形成理性认知、恰当的价值判断和应对现实情境的实践智慧,而批判性思维则贯穿始终。
中学教育 核心素养 批判性思维 教学改革
李纯 穆陟晅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国内会议
苏州
中文
293-298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