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的传播与丝绸之路
当时,欧亚大陆西部地区加工小麦粉最重要的方法是烘焙面包。此时的中国,“蒸”已经是较为发达的烹饪技巧,所以想出了蒸馒头或者包子的办法。此外,中国人还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饮食方式,使用筷子取食浸泡在碗状盘子所盛热汤里的食物。很自然地,他们用这种方式享用面条平滑的纹理,汤的味道浸入煮过的面条之中。面条则是将小麦粉揉成团,反复拉扯出来的又长又细的面粉条。意大利像东亚一样是吃面食十分普遍的地方。拉伸面粉团做成的食物统称为“意大利面食”,还有一种叫做lasagne的宽面条,从古罗马时代就已有之。不过,“意大利面”“通心粉”之类的“长而食”,要到中世纪及以后才开始流行。中亚的乌兹别克人和塔吉克人很早就开始了农业生产,经常食用面条,而哈萨克入、吉尔吉斯人和k库曼人的生计主要依靠畜牧业,所以吃面条不像农业人民那样频繁。而且,似乎地理上更靠近中国的中亚东部地区的人吃面条更多,但西面靠近里海的人们就不经常吃了。在中亚到土耳其的这块区域,类似于包子或者饺子的食物被称为“manti”。“manti”这个名字来源于“馒头”,据说是由生活在乌兹别克人东面的维吾尔人传来的。换言之,也许可以说,“manti”是突厥人从元帝国向帖木儿帝国迁徙过程中食物传播的一个例子。讨论至此,可以推断源自中国的面条,通过丝绸之路,抵达波斯和阿拉伯文化区,然后传人意大利。
面条文化 传播模式 丝绸之路
石毛直道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13-15
2014-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