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饮食·休闲与地方意象的形塑--台中市大坑:一个山区休闲村落的崛起与变迁观察

饮食兼具了自然与人文的意象符码,不仅推动地方经济,形成文化地景,也塑造地方意象.大坑位于台中市城郊,本是一传统农作的山区村落,1976年被规划成风景区后,逐渐转型成绿色休憩空间,同时也形塑了大坑一波波饮食意象,从土鸡城传统美食、山产野味、在地蔬果农产、花园景观与农园饮食美学等.2011年底县市合并后,大坑被边缘化,休闲空间也往深山与市区两极发展,四十年来因休闲所形塑的饮食文化,”台中市后花园”的地方意象,随之模糊;而糕点冰品等新食味,虽然与在地关系愈来愈远,却成为今日大坑最著名的食味.本文拟就十余年来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之考察,讨论大坑休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其饮食与所形塑的地方意象之变迁,由是亦展现台湾食物品味与消费文化从新奇、健康、环境美学、道德文化等意向,到新流行品味的更迭与变迁现象.

休闲农业 饮食文化 地方意象 形象塑造

陈素贞

中台科技大学,台中,台湾

国内会议

第四届亚洲食学论坛

西安

中文

527-538

2014-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