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语言与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在世界语言大会全体会议上的演讲

对于身患残疾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有些人很幸运,不需要任何资格就能上学.残疾人受的教育越多,他们与同龄正常人之间的差距就越小.换句话说,教育正好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所以,设想一下,没有任何入学资格,是年轻的聋人与健听人相比的巨大差异. 现在面临的事实是,那些人发展其智力的机会被剥夺,不幸的结果是导致这部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变得渺茫,因为一个学生至少需要掌握一到两门外语才能有机会进入高校。所以,任何关于能否获得语言学习的决定对残疾人最终都具有真正的负面影响。当然,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一些国家把有这种特定兴趣的盲人培训成了笔译员和口译员。在一些国家,手语被视作现代外语的一种,它对于有诵读困难、阅读困难或失聪学生来说非常有用。手语也有不同的语系,但它们不属于有声语言的语系。它们的历史基础各不相同。它们只是约定俗成的口语。它们是实际的语言,在很久以前,是由聋人社会而不是教育家们集体创造的,其产生肯定要比对失聪儿童的教育要早。 回到《残疾人权利公约》,联合国从残疾人权利出发制定的公约。在平等的基础上,残疾人有权与其他人一样,需获得认可和支持他们的特定文化和语言身份,包括手语和聋人文化。在这里,少数群体语言获得了认可和支持,手语也一样获得认可和支持,聋人文化也当如此。有时人们说聋人在语言上不能独立,因为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不被正常人认可。 实际上,手语为人们对语言政策的思考贡献良多。人们的态度决定了教育的提供,专业人士实际上正是按照《残疾人权利公约》要求的那样,承继了这种认知,并推动了交际语言和文化的提升。

残疾人 语言能力 手语 残疾人权利公约

班茜·沃尔

英国科学院

国内会议

2014世界语言大会

苏州

中文

51-55,218-222

2014-06-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