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藕与莼菜》看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师在散文教学时,要交给学生一些阅读散文文体的方法,再通过对一些经典篇目的阅读,学生很快就能掌握一篇散文的作品结构,对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绪也会有所感悟,这种“读”,就不再是盲目地“读”,而是在理论的基础上,方法指导的阅读。在了解作者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去读,有重点地去把握和品位作家的语言特色,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他一系列相关作品的基础上自己去概括,去总结作家的写作特点,让语文课的学习更有语文味。应牢牢抓住这篇文章本身的特点,引导学生多去品味与朗读,在教学选择上,可以先让学生对散文有个直观的了解,大量阅读,让学生先从感性上对散文有大致的认识,学习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再适当交给学生一些关于散文的理论性知识,以及散文的一些基本阅读方法,作家的个人风格特色等,等到学生对这些方法有所掌握以后,再在理论的基础上品读文章的语句,即遵循“感性—理性—感性”或者“文本—理论—文本”的过程,层层深入,步步加深。而且,只要对文本的理解正确,教师还可以加入自己个性化的解读,或者让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本,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启迪和帮助,这样的散文教学,就已经是成功的了。
初中语文 散文学习 文本阅读 教学设计
舒君
上海石笋中学
国内会议
合肥
中文
390-395
2011-11-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