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外现代学校改革理论与实践之比较研究

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主体的公立学校,在正式诞生、推广的200余年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创新、演变,并在组织形式、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逐步稳定成型.同时,它也产生了一系列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需要解决的问题.自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的《学会生存》中鲜明地提出学校存在的问题后,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对学校教育改革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国内有关学校改革的研究可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国外有关研究的引介、述评,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相关问题的启发。如贺武华以公立学校发展史为时间维度,以美英、澳大利亚、新西兰、北欧诸国等为空间维度,对西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学校重建运动进行了理论与实践阐述,明确了西方公立学校重建的基本问题及其未来图景。一类是对国内具体有实践、实验的研究。 当代中国学校改革研究,不仅有来自上层的举措,还有以学校为主体、以未来学校新形态的现实构建为直接目标,而开展的学校整体转型研究。其中,“新基础教育研究”和“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究”是国内持续多年的、在实践与理论多层面上多方力量合作开展的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的教育变革探究之代表。 毋庸置疑,当代社会中的学校处在一系列关系中,如政校关系、校社关系等。同时学校内部也存在一系列关系,如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个体与团队的关系;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与学校领导与管理的关系等,因此,学校变革研究需要也应该采取生态学的视角。改革的必须不等于改革路径的清晰。 目前,学校改革的生态学意识开始凸显,如何在参照众多研究视角与框架的前提下,以学校教育自身的内在实践逻辑为依托,秉持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整合学校系统内外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社会改革力量,在理论与实践乃至变革方式等方面对公立学校进行重建式变革,依然是正在解决之中的重大的国际性问题。当代中国学校需要社会更多明智之士的智力、财力等支持,在教育价值观的关照下,以学校主动积极的内部改革打造现代新型学校,改革的自觉与自为程度越高,改革的目标与方向也就越有更大的实现可能。

义务教育 学校管理 教学改革

黄春梅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国内会议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学科学术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

宁波

中文

454-459

2013-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