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视角下山西太谷课改模式探析
从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教学模式研究在我国中小学非常盛行,很多地方和学校都在研究与学习有效教学模式,但随后出现了一段冷落甚至忌谈模式的时期。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全国上下又表现出对教学模式研究的巨大热情.追求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效益,即如何判断课堂教学是有效还是无效、高效还是低效,关注的是学生的整体发展。诸如难以统一有效教学的内涵与外延;缺乏建立在教育心理学上的深化研究;研究重点偏向普适理论;缺乏课堂教学具体操作层面的有效经验介绍等。鉴于此,本文融合了教学论、课程论与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建构出有效教学的五大基本框架:有效教学设计与实施;有效课堂组织与管理;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个别分组与辅导,并将之与太谷经验进行契合性分析,探析出理论与实践想融通的有效教学模式。一个好的教学模式的推广与应用,有助于带动一所学校乃至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发展。然而,也应明白教学模式绝不等于公式,在推广与运用中仍需注意很多问题。太谷课改模式以区域化推进有效教学改革在实践界掀起学习之风。在推广与应用该模式上,可从区域与校本两大层面进行优化与改进。区城层面,创新区域教育内涵发展机制;校本化层面,要因校制宜、因人而异,将太谷课改模式“祛魅”化。
中小学 课程改革 教学管理 教育质量
张姬 孙锦明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国内会议
宁波
中文
569-574
2013-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