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教育中教师的话语能力
价值教育是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的使用,共同诠释价值意义、建构价值理解的过程.在这种话语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话语能力,也就是能够基于对语言“形式-功能”的认识,对宏、微观情境的理解,以及对何种话语权力的洞察,有策略地在语言及非语言符的使用中建构有利于学生“发声”与“思考”的意义诠释空间,使其服务于价值自觉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与管理活动中,教师要保持自身话语的可协商性,使学生拥足够的空间去表达、去协商、去思考与反思.教师同时也需具备辅助意义转换的能力,引导学生生动地体验价值、深刻地思考价值.
教师角色 话语能力 价值教育 可协商性
王熙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949-955
2014-10-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