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数学课堂反馈“三重奏”--数学课堂“点线面反馈”模式的探究

本文将介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探寻的一种全面高效的反馈模式:点—线—面反馈: 教师课前做好预估工作,使自己胸有成“竹”,知道哪个环节适合哪种反馈方式或多个反馈的有效组合,教师要认真对待课前反馈,即预习学案的处理.教师根据预习作业的批改,可以大致了解本班学生相关内容的认知水平知,从而确定本堂课的知识重点、难点、雾点等,使得教师能够有的放矢.还要注意,预习作业不能太难(大概5~10分钟的作业量),太难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会在这堂课产生惧怕心理,而心理一般是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 教师要有在教学设计中考虑一定的既定性定点,避免课堂上随机点名,毫无针对性. 点线面反馈法帮助教师有效地获得学生发出的信息.但是反馈是双向的,教师要注意建立有效的双向反馈网.教师在收集学生输出的“疑”“惑”和错误,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微小进步等信息的同时,要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反馈. 课堂检测的信息及时反馈矫正,其实比检测本身更重要.因为检测的目的就是一个查缺补漏的过程,查到了知识的缺陷不及时矫正,检测也就相当于是无效的. 在用课堂检测或课堂小练习时,教师一定要精选习题,选题要有目的、有计划.依据不同的日标编制练习题,考虑测试时间较短,学生基础较弱,难度不能太大,题量在5分钟左右80%学生能完成为最佳.

中等教育 数学学习 反馈模式 教学实践

曹建军 董贵虎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杭州 310004 浙江省杭州四季青中学,杭州 310004

国内会议

2014首届华人数学教育会议

北京

中文

455-457

2014-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