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社会学视野中的课程结构变革

  新中国以来,我国义务教育的课程结构在不断地发生着变革。以社会学的视角对变革中的课程设置主体、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和各学科的课时量进行研究,可以为未来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逐步开设体现了地方和学校的课程权力有所提升,综合课程的普遍设立也有利于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其课程权力。但社会和教育制度、文化以及教育者本身等因素的制约,使“法定”的权力在课程实践中被压抑和虚化。在各学科的课时量方面,语文和数学等高地位学科的课时量在逐步下降,外语、自然科学等学科的课时量有所提升。课时量的提升意味着这些学科的学科地位的“改善”。学科地位及其变化也对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产生着影响。

义务教育 课程结构改革 课程权力 学科地位

高维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国内会议

纪念《课程·教材·教法》创刊30周年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论坛

北京

中文

40-44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