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性及其长期效果-以偏远地区原住民族老人所遭遇的多重不利为例
居住在偏远地区的老人,特别是原住民老人属于多重不利的一群。造成此多重的不力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结构性因素,是因为制度的不公平性将原住民老人排除于其他族群所拥有的经济机会、医疗资源和社会福利服务之外,使得其无法具有和其他人同样的发展机会,此即是社会排除。近年来更有学者将时间的元素加入此多重不利的考虑,提出由于原住民之前所享有的教育资源较差,使得其无法拥有和其他族群同样的竞争性。许多原住民学生国中中辍学去当学徒,且有大部分的学生是进到专科学校就读,而非大学就读,使得其平均教育水平远低于其他族群。此等教育的局限不仅限制其在成年期可能拥有的职业生涯,也会进一步影响其在老年期退休福利的拥有。更甚的是此等教育局限,使得让其在成年期只能从事劳力密集的工作、农事工或是短雇工,不仅影响其身体健康,也造成其在晚年时对经济、医疗和社会福利有较高的依赖。政府虽然早就注意到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且提供多项措施企图解决教育资源的不足,但效果不彰,迄今仍未有效地改善偏远地区原住民生的教育水平,作者认为其实原住民的问题不仅是在教育,还在于其过去所经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剥削。政府如果真的想要解决原住民的问题,就必须具有整体发展的考虑,特别是永续发展。以原住民族委员会在2010年所公布的2010年原住民经济状况调查以及2009年花莲县老人生活状况与福利需求调查报告的实证数据说明以上论述,并提出政策上的建议。
公民教育 教学公平 老年福利 生活水平
范丽娟
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学系教授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94-512
2012-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