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绩效”与“发展”之间--作为“第三条道路”的基础教育质量文化建设
教育质量是衡量某一层次教育发展程度或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最基本标准,然而,对“什么是教育质量”这一问题,至今却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关于教育质量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质量观,而这些教育质量观也深刻影响着当下的基础教育实践。对基础教育质量观进行深入的反思,首先需要澄清“基础教育质量”的核心内涵。一、基础教育质量的内涵质量的概念来源于工业界,并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变迁。在前工业化时期,手工工场通过工匠的个体劳动生产产品,产品的质量由工匠自己设定标准,自己维护,他们的名誉和生计均有赖于此。该时期关于质量还没有形成一种非常清晰的概念。“质”和“量”在中文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是指事物的根本特点,一是指事物的数目,跟现今的质量概念在意义上相去甚远。英文词源来自于拉丁文的“qualis”,意为“某一种的”,这样的意义既难以理解也难以定义。
基础教育 教学质量 绩效责任
苏启敏
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国内会议
安徽芜湖
中文
83-89
2009-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