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偏离与政府间的利益协调问题之研究
在政策推行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所谓政策偏离现象,即政策实施的结果偏离了原定的政策目标。通常所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政策偏离的典型表现。政策偏离并非不执行政策,而是通过种种变通式方式,如替换性执行、选择性执行、象征性执行、附加性执行等,来影响或改变原定政策的实施进程。在教育领域,随着中国教育财政的日益地方分权化,政策偏离现象有时也在发生。如在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制止教育乱收费、课程改革等众多问题上。造成政策偏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政策本身是否正确,实施政策的资源条件是否充足,实施者是否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等等,对此很多学者作了细致的分析。不过,在分析政策偏离现象的原因时,有一点似乎还没有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这就是不同层级的政府之间、特别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诉求及其协调问题。认识这一点对理解复杂的中国教育问题尤为重要,因此本文打算在这一问题上作些分析和探讨。
教育政策 政策偏离现象 利益协调 政府干预
吴志宏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华东师大公共管理学院
国内会议
安徽芜湖
中文
373-377
2009-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