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虚无以责有--“历史本体论”1之于理想的教育的构想
历史本体论是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新时期思考何为理想之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历史本体论强调人的主体性,强调历史的总体性是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诸多问题,如理性、先验和规律问题的根本。历史本体论提出了“历史终结日,教育开始时”,“教育学将成为21世纪的中心学科”等系列的关于教育的思想,为构想理想的教育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坚持从历史本体论出发就要以历史、理性和人性为出发点,从生存—情感视角对理想的教育进行可能的构建。理想的教育就意味着既是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教育,也是满足人的精神与心理需要的“情本体”的教育。
历史本体论 理想教育 生存分析 心理需求
于伟 栾天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研究方向 教育哲学 吉林长春,130024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24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13-22
2010-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