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為何今日教育哲學需要孔子思想?

  若我们将教育工作设定在以「育人」为主要目标,则我们在探讨今日的「人」应具备的性格、其教育的成果、及表现的智慧应该是什麽?今日世界需要的是什麽样的智慧?为什麽?这是笔者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其次,为什麽笔者主张,孔子教育思想具备此种智慧?也就是孔子思想表现出此种智慧,此种智慧的内含有哪些特质呢?今日我们面临的世界,如何才能成为实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理想的场域呢?今日教育不但是以成就个人理想为目标,更是要成就永绩万世的理想,而成就永续万世必须具备的能力与智慧包含些什麽呢?孔子思想具备生态智慧的基础在那裹?本文即由生态智慧的意义,Bateson思考的生态智慧,其含蕴的特性开始,探讨孔子思想中的自然观与孔子的生态智慧二方面。Bateson的论据在分析生态智慧的知识基础,此种智慧展现的特性,知识的递回形式,知识渐渐迷离领域而成抽象地图的隐喻,以及认知到资讯只是造成差异的差异,这些特性在我们培养生态智慧时要认知的。孔子不是位理论家,而是位实践家。Bateson在论述生态智慧的理论基础之後,也提出生态智慧所需要培养的知识及认知,包括传统的生态智慧;人与地与自然的直接关连,非抽象的知识;概念的价值在於有助於永绩生存;个人主义相对於人际关系的重视;以及口语沟通所产生之深入相互情感表达,产生的生态文化传统。从这几点来看,孔子的教育思想与自然观明显的具备了环境哲学所需要的生态智慧。

教育目标 孔子思想 哲学理论 生态智慧 自然观

郭實渝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国内会议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济南

中文

160-169

2010-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