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媒介中立观”能成立吗--关于电子媒介与未来教育理想的反思

  电子媒介诞生之后,它为教育带来了一种“硬”的理想,这种理想不是基于人性所作出的一种“软”的乌托邦设计,而是依靠技术的物质力量所作出的一种理性预测。电子媒介的出现由于克服了参与教育发生的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时间与空间的障碍,因而催生了一种“没有围墙”的学校的诞生。但人们在展望媒介技术的未来前景时往往持有一种技术中立的态度,认为媒介自身的偏好毫不重要,决定它们价值的是人的取向。这是一种典型的“后视镜”思维的表现,本文认为,媒介中立的态度将为新媒介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带来危险,新的电子媒介无法与传统纸质媒介实现一种良好的交互运用,电子媒介将对纸质媒介所确立的优秀价值构成威胁,电子媒介的这种威胁性体现在:图像直观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凸出,累进式取代因果式成为建构知识的逻辑,教育与娱乐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多媒体技术 学校教育 电子媒介 价值取向

高晓文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国内会议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济南

中文

316-321

2010-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