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乌托邦的重构
对理性的普遍坚信是20世纪人类乌托邦的核心。科技理性对人的精神空间的挤占,物质生活的富裕对人的诱惑,导致了人在精神上的危机甚至沦落。乌托邦的隐退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贫乏的精神画面。在人类痛感精神家园失落的时代,布洛赫在“希望”的理念之上构建了他的乌托邦哲学。弗洛姆高举着“让人成为主人”的大旗,哈贝马斯则提出了交往范式,构建了他的交往社会的乌托邦。教育,因其表现着对“不在场”的未来价值理想的不懈追求,因而具有鲜明的乌托邦精神。
乌托邦 精神空间 教育理想 哲学思想 物质生活
庞桂美 徐娟
青岛科技大学政法学院 山东青岛 266061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468-471
2010-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