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能动者的思索-学校改进协作模式的再造与更新

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大潮迅速地改变了华人社会教育制度的面貌。在香港,教育改革还成就了大学成员透过有计划的行动参与学校改进的工作。教育改革是以一系列行动改变教育制度里的「结构」、过程和行事习惯。香港中文大学的成员就掌握了教改的机会,在香港的学校内进行改进工作,让一系列的学校改进计划成功地开展。本文试图总结大学与学校协作的经验,并分析大学成员如何面对学校教育庞大而牢固的「结构」而试图改变之。本文以「结构化」理论为探讨脉络,展现大学成员如何与政府和学校教师结为伙伴,让学校改进的协作模式得以更新。本文共分五节。第一节为引言。第二节陈述「结构化」理论的要旨,指出人的行动与社会结构的互动关系,为往后的讨论提供一个理论背境。第三节描述大学支援学校改进的历程,并展示教育改革所营造的教育环境,其实是为大学成员提供了一展所长的契机。笫四节以人的改革行动和学校教育「结构」的关系为脉络,讨论由大学主持的学校改进计划如何能产生作用,改变教育体制内的观念和习惯。第五节总结十年的工作经验,肯定人的行动可以改变教育结构的内涵,并指出政府、大学与学校的协作可让改革的能量大大提高,而三者之间的伙伴关系更为学校改进工作拓展了新的局面。

学校改进计划 高等学校 协作模式 教育改革

卢乃桂

香港中文大学

国内会议

2007年两岸四地“学校改进与伙伴协作”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新视野”论坛第七次会议

上海

中文

16-35

2007-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