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研究30年学术论争之回眸

课程及课程问题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课程研究主体和研究方法的差异,以及繁荣、开放的语境使课程论争得以发生.改革开放以来30年间的课程论争关涉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类型与结构、课程实施等方面,”课改论争”是其主要方面;论争表现出多主体性的特点,但也存在论多争少的问题。基于”同情的了解”与”蒂着敬意的批判”的良性论争,是课程理论发展的内在动力,应重视通过良性的课程论争推动课程理论创新.
课程研究 课程改革 课程类型 课程实施 课程理论
彭彩霞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5
国内会议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第二届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学术论坛
福州
中文
370-374
2008-06-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