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如何看待"万物皆备于我"?
"万物皆备于我"1是中国哲学的著名命题。现象学则是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高峰。现象学并不是新异旁出的现代哲学流派,而是在康德哲学中就内在蕴藏着的一种必然哲学进路。康德通过对"纯粹理性"的批判揭示了:人类的一切认识乃至意识,从根本上来看都只不过是"事物"在"人这种生物类别之先天认识结构"下所折射与产生的"现象",而绝不是"事物自身"。人类无法通达"物自体"。但是,中国儒家"心性论"哲学从根本上并不这样认为。"本体的开显"在中国哲学中并非登天难事,而是极自信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那么,在"现象学"的视域内,如何看待"万物皆备于我"这一命题?进而如何看待"修证""悟证""自证"这类中国哲学独特的"开显物自身"的路径?
现象学 万物皆备于我 本体 悟证
苗曼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徐州221116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48-352
2018-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