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会议专题
>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工作坊第一届学术研讨会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工作坊第一届学术研讨会
总文献量: 110篇
会议类型: 国内会议
会议地点: 成都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杂志社
会议日期: 2017-12-01
结果中检索
文章浏览
《子夜》与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陈莹莹
“现代性”的突破与迷思--再论王德威的文学现代性观
任杰
穆木天诗集《旅心》中的定语用法研究
陈瑜
“诗人”与“凡人”--论“新的抒情”与穆旦四十年代前期诗歌
童一菲
关于王富仁《中国现代主义文学论》的几点思考
叶珣
经济涡流中的延安文学
田松林
从吴语到译注再到电影的演变--《海上花列传》的意义生成考察
李婕
“兄弟”之变--胡风阶级情感与民族情感的纠缠
陈韵
多重话语的整合与乡土的构建--从萧红《生死场》谈起
罗紫轩
新时期鲁迅研究范式转型的开启--王富仁《<呐喊><彷徨>综论》论争之再思
黄海飞
文学地理视野:还原延安文艺的历史语境
杜睿
“下乡的苦恼”--1942-1943年柳青“文学感”转变的历史理解
吴嘉仪
底层文学在“冷漠消费”与“心灵痛感”悖论下的危机意识--以陈应松、罗伟章作品为例
王言
尼采酒神精神视域下的《补天》阐释
张引
从文学“第三空间”看鲁迅《野草》和艾略特诗作中的城市建构
胡素莲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因素--以鲁迅《补天》为例
李延佳
诗意化的美学风格--贾平凹长篇叙事作品的“抒情”特征
李斌
寻“象”以观“意”--试析《寒夜》中的物象“灯”
唐显婷
论“恢复党权运动”与《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的写作
邹佳良
语言、文学与政治:1930年代方言拉丁化论争
何霞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