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蓝家寨遗址鱼类骨骼研究报告
2012年巫山蓝家寨遗址考古发掘中,获得春秋时期(距今2.4 ka前)3目(鲤形目、鲈形目、鲟形目)、5种鱼类(三角鲂、草鱼、鲤鱼、乌鳢、中华鲟)骨骼标本.这些标本的鉴定和研究,显示蓝家寨遗址具有处于濒临水边的古聚落环境.遗址古居民熟悉该区域复杂的水域环境,重视对水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且掌握有形式多样、技术娴熟的渔业生产技术.遗址中的中华鲟骨骼标本,是长江边古居民的渔获物,也是沿江古居民和周围深山腹地人们的物质交流物.蓝家寨遗址距长江边约35 km,蓝家寨中华鲟的发现证实,春秋时期三峡地区从江边向两岸至少在35 km的范围之内,沿江居民与周围山区居民之间存在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骨骼 鱼类 古环境 文化交流 三峡地区
武仙竹 杨海林 明建
重庆师范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重庆401331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重庆401331
国际会议
北京
中文
13-18
2014-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