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大熊猫裂齿的虚拟解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研究生物系统演化既需要观察标本的外部形态,也需要观察内部形态。由于珍稀化石不允许对标本进行实体解剖,所以珍稀化石的传统形态学研究只停留在标本的外表。本项研究利用CT技术和三维成像技术对裂齿化石标本进行CT扫描,并获取了三维影像,从而在无损标本的情况下虚拟解剖了不同年代的大熊猫以及现生白熊的裂齿并测量了现生棕熊的裂齿,为大熊猫的食性演化、类别归属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大熊猫在生物学分类中被划分到了食肉目,但根据大熊猫的食性看应该是素食动物;白熊、棕熊和大熊猫被一同归入熊科,但它们的食性存在着很大差异。本研究利用虚拟解剖技术重建出不同年代的大熊猫的裂齿,以此来分析大熊猫的具体食性;结合对现生白熊和棕熊裂齿的比较,探究它们食性的差异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本项研究发现大熊猫从大熊猫小种时就已经开始食素,大熊猫的植食性在大熊猫巴氏种时达到顶峰,现生大熊猫介于两者之间,属于杂食偏素性;熊科动物(包括大熊猫)的食肉性有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强的规律。

大熊猫 食性 虚拟解剖 裂齿 更新世

李汶桓 刘梦瑶

北京第三十五中学,北京100032

国际会议

第十四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99-106

2014-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