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管窥大熊猫大脑沟回的演化

  现生的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珍奇动物,曾经在500 ka~50 ka前繁盛过.古生物学家曾经采集到很多大熊猫化石,但由于化石保存的特点大多数标本是单独的牙齿和破碎的颌骨,而头骨标本不多,尤其是保存较完整的头骨标本非常少.哺乳动物大脑的演化体现在大脑沟回的结构上.常规的大脑形态研究是通过实体解剖来观察大脑沟回形态,而珍稀标本不允许破坏性的实体解剖.CT扫描技术和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可以对珍稀标本进行无创的虚拟解剖.本项研究以大熊猫小种(Ailuropoda microta)的头骨化石和大熊猫现生种(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头骨为材料,采用了无创虚拟解剖的方法获取了其头骨内部大脑内窝的三维影像,并虚拟提取解剖了大脑内模.通过对大熊猫小种和现生种虚拟大脑内模上的沟回测量及形态比较发现:大熊猫在2 Ma里脑回逐渐增长加宽,脑沟逐渐增长,增长速度大于头骨;大脑的形态也不断复杂.因此我们认为大熊猫在2 Ma的演化中智力也在增加.大熊猫在30 ka前开始减少是由于在大熊猫栖息地出现会制造改进工具的智人,后者逐渐替代了大熊猫的栖息地居民地位.

大熊猫 大脑内模 3D虚拟解剖

程艺 周予璇 冯芊芊 秘玮晨 许欣然 张文心 曹爽

北京第三十五中学,北京100032 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北京100009

国际会议

第十四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07-118

2014-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