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我国碳排放的空间差异问题研究综述

  碳排放的科学考量是建立温室气体减排框架、确定合理减排责任、制定减排行动与碳交易市场管理的重要基础,“空间差异理论则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日益被中国学者认同和运用。然而,总体来看,我国学者对碳排放的空间差异研究仍待完善,尤其缺乏一个整体的、规范的理论框架。本文在系统梳理现有我国碳排放空间差异的研究范畴、总量估算方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影响机制及碳减排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研究范畴将现有研究内容归纳为三大方向(空间特征、影响机制和低碳发展),并重点从空间特征和影响机制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总结;根据研究范畴,建议构建包括结构-碳排放关联和技术-碳排放关联两大体系的理论框架,并基于此框架指出,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优化是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而技术创新是关键途径;最后,提出了未来有待进一步深化的研究问题。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碳排放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陈明爱 钟式玉 周德群 张雪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昆明,中国,650500 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广州,中国,510070

国际会议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 (2012年环境污染与大众健康学术会议(CEPPH2012))

上海

英文

48-54

2012-08-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