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褶皱臂尾轮虫耐受Cd2+毒性时间研究

  为探讨轮虫作为水环境质量指示生物的“毒性时间耐受域,本文以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单克隆纯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Cd2+浓度下轮虫出现显著性死亡的时间及不同Cd2+浓度组间的死亡数量差异.结果表明:0.8mg/L及其以上浓度下的轮虫死亡数目与对照组存在显著的差异(P=0.028<0.05),而0.1mg/L、0.2mg/L、0.4mg/L与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同时这几个浓度组之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各浓度组中,随着时间的延长,轮虫的死亡数目也在不断增加,对照组中,24时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0.1mg/L浓度下,与3h相比21h时的死亡数量为第一个出现的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值(P<0.05);以此类推,0.2mg/L、0.4mg/L、0.8mg/L、2.0mg/L和4.0mg/L浓度下,与3h时相比,第一个出现显著性差异的轮虫死亡数量的时间点分别为21h、21h、18h、15h和12h.

褶皱臂尾轮虫 Cd2+ 毒性时间耐受域 急性毒性

高焕 徐静 陈建华 阎斌伦 唐静杰

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淮海工学院,江苏,连云港,中国,222005

国际会议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 (2012年环境污染与大众健康学术会议(CEPPH2012))

上海

英文

215-218

2012-08-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