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四川家庭泡菜发酵过程中细菌多样性变化
为揭示四川家庭泡菜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变化,采集泡菜发酵过程不同时间点的样品,提取微生物总DNA,PCR扩增16S rRNA的V3+V4区并进行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不同发酵时间点细菌多样性.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随着泡菜发酵的进行,厚壁菌门的数量增加而变形菌门的数量减少;在属水平上,发酵初期,泡菜菌群中含量前三位是乳球菌属、魏斯氏菌属和泛菌属;发酵中期,乳球菌属和乳杆菌属取代成为优势菌群,且乳球菌属的含量继续增加;发酵后期,乳球菌属的数量急剧减少,乳杆菌属占有绝对优势,说明乳杆菌属在泡菜风味物质的形成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将16S rRNA基因序列在KEGG数据库中进行对比,表明泡菜菌群代谢功能主要集中在膜运输、氨基酸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三方面,该研究结果对泡菜品质控制和泡菜中功能性细菌资源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家庭泡菜 发酵过程 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张亚豪 于文平 尹礼国 张文学
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386-392
2017-12-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