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发展研究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之伴随而来的是档案的数量大规模增加,档案的管理正逐步被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模式所取代.然而,由于地区、部门和经济发展的差异,手工管理模式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依然存在,甚至还会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比如,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烈士陵园(馆)内的烈士档案管理工作仍然使用手工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与日渐增强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文明的建设的需求严重地不相适应,弊端日现:首先,烈士档案整理归档的速度慢、效率低、容易出错.由于人脑不能适应长期、高负荷的重复劳动,因此,从事烈士档案管理这种重复性高、业务量大的工作,很容易因疲倦而导致出错;其次,烈士档案实体保管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烈士档案工作的发展.烈士档案内容和形式多样,有纸质的、还有特殊载体(金属、非金属、磁性介质等),更有遗物、遗迹等实物,如想长期妥善保存,必须建立专门的档案库甚至档案馆进行存放,并对其进行防腐处理,以防止火灾、地震、虫害等自然灾难对档案文件所带来的损害,这些工作耗资巨大、占用面积广.对于财政全额拨款预算有限的烈士陵园承担较重;第三,烈士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利用,这就要求档案的检索更为方便、快捷和准确,即从海量数据的烈士档案库中快速、准确地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烈士档案资料.随着烈士档案日益增多,而档案利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检索工作由于缺少现代化的检索设备和系统而没能与时俱进,那么,烈士档案的利用工作也会变得越来越不便,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发挥也会深受影响.因此,烈士档案的手工管理模式亟待变革,以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模式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显得尤为迫切需要.
烈士档案 信息化管理 资源共享
张惠玲 黎旭
如皋市烈士陵园 如皋市吴庄烈士陵园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275-276
2017-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