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一带一路”中的语言

语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先行性、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作用.第一,孔子学院从事汉语教学,开展中外教育、中外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供语言及职业技能培训,搭建中外交流合作、信息咨询服务平台,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了重要铺垫.第二,“一带一路”建设拉动了业界和社会对不同层次五大语言人才的需求.拟定“一带一路”语言人才规划,不应秉持“包打天下”思想,而应坚持“兼济天下”情怀,国外的中资公司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语言人才,宜逐渐实现本地化.第三,国际语言“通事”,官方母语“通心”.在沿线地区,真正能在跨国经贸业务中使用的国际“通事”语言,只有英语和俄语等两三种;真正能“通心”的各国本土官方语言,则有50多种.

语言学 先行性 基础性 工具性 人文性 一带一路倡议

周庆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国内会议

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

北京

中文

28-42

2017-09-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