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证候类中药新药的几点思考
选择“恒证”,强化临床诊断的质量控制体系,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引入中医证候客观化指标(四诊仪、舌质和舌苔摄相、脉诊波形等),初步实现证型诊断可重复性。优先选择症状的消失率和消失时间为主要疗效指标;其次引用尼群地平法评价证候疗效;疾病疗效可以为次要疗效指标,但宜简化,分为好转、稳定或恶化即可。除传统的心肝肾等指标之外,考虑把证型转化、疾病是否恶化作为证候类中药新药安全性指标之一。通过小样本开放性研究进行疗程探索,初步确定疗程后才可以进入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
证候类中药 疗效评价 证症结合模式
杨忠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国内会议
“中药有效性评价之关键要素——证候评价”研讨会暨《中药药理与临床》第七届编委会
成都
中文
11-14
2017-04-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