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华裔美国文学中华人伦理身份与伦理选择的嬗变--以《望岩》和《莫娜在希望之乡》为例

当代美国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望岩》以及任碧莲的《莫娜在希望之乡》,分别描述了美国华人杰克和莫娜对伦理身份的探寻与选择过程.杰克处于美国政府对华人实施“坦白计划”的背景下,经历了伦理身份错位、缺失到找寻和确定的历程,最终成为美国公民;而已经是美国公民的第二代华裔莫娜,则对家庭和社会赋予她的既定的“华裔”身份不满,自主选择了犹太伦理身份,探索对伦理身份进行自由选择的可能性.二者伦理身份选择的不同,既反映了美国城市中居住在不同社区的两个社会经济群体的华人的生存环境及伦理身份的差异,也反映出两代美国华人伦理身份意识的转变及华人伦理身份观念从二元到多元的变化.《望岩》直面历史,《莫娜在希望之乡》观念新颖,他们都为华裔美国文学创作开辟了新路.

美国小说 伍慧明 《望岩》 《莫娜在希望之乡》 伦理身份 伦理选择

苏晖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内会议

“世界华文文学区域关系与跨界发展”国际学术研讨研讨会

杭州

中文

236-240

2017-04-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