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多种文化交融与公元五世纪北中华文学的复苏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虽然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多次“华夷之辨”或“夷夏之防”的严肃论辩,但并没有中断中华各民族相互融合的步伐.正如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所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一样,汉族文明往往会高于同时期的其它少数民族文明.因此,中国历代正统士人会轻蔑地称少数民族为“夷”,或“蛮夷”、“化外之民”.少数民族也深知其不足,积极向汉民族学习,以改变自身落后的面貌,向先进的汉文明靠拢.这样以来,中华文学就成为一种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文学状态.依照“中国文学空间多远发展的实际”,在公元五世纪的北中国,第一次真正实现多种民族文化交融的是北魏平城时期.惜目前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很少,故撰此文试述之,以求教于方家.

古代文学 文学复苏 文化交融

柏俊才

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中国文学博士后论坛

上海

中文

168-177

2015-10-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