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斑岩铜矿铂族元素研究现状

关于矿床中铂族元素来源,一般认为大多数与岩浆作用有关(据梁有彬,1997),表现为在火山岩矿床中存在铂族元素多于其他岩石,但许多研究表明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热水溶液和表生作用下都可以造成铂族元素的迁移和富集,故可以将铂族元素矿床分为岩浆型、热液型以及表生型三大类型.铂族元素对一些成矿作用、成矿环境的指示意义一般是以其含量不同以及变化来说明,如有人指出在岛弧型环境比大陆边缘型Pd含量高;也有人认为斑岩铜矿中Pd和Pt的高含量与钠质钙碱性岩浆作用有关,与高钾钙碱性的岩浆作用有关的斑岩型矿床具有较低的Pd和Pt含量,这一点代表斑岩铜矿中Pd和Pt的高含量与Na质高K钙碱性岩浆作用有关,岩浆种类不同也导致地壳物质对其贡献不一样。铂族元素地球化学可以进一步确定硫化物的饱和时间,如Cu/Pd Lk值判断S是否达到饱和,不同蚀变带和矿物组合关系铂族元素含量不同,铂族元素形成与矿化对构造分布型式、构造环境也有关联。

铜矿 铂族元素 地质构造 成矿机理

黄玺 郑义 王岳军 陈炳辉 虞鹏鹏 余盼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南昌

中文

568-568

2017-12-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