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青海纳赤台软玉中锆石年龄及其成矿过程

软玉是近乎单矿物的具有显微纤维交织结构的透闪石集合体,在华夏文明的传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软玉(和田玉)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和价格的攀升,带动了软玉资源找矿工作,目前中国已发现新疆、青海、辽宁、贵州、广西、四川、河南、湖南、台湾等地出产具有商业价值的软玉资源,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波兰、新西兰、巴基斯坦等国家也有软玉资源.纳赤台软玉矿位于柴达木准地台东昆仑北坡断隆中段,这些多期次软玉矿脉的形成,记录了东昆仑地区岩浆岩的侵入过程。与新疆西昆仑地区以及东昆仑大(小)灶火软玉矿区的侵入岩为花岗岩所不同,纳赤台软玉矿区出露的侵入岩为基性辉长岩。纳赤台软玉主要呈脉状或者层状产出,玉脉周围可见大量的透辉石岩,且发现有燧石脉,故软玉的形成可能有多个反应过程:由岩浆热液与镁质大理岩直接反应生成透闪石岩;由岩浆热液与镁质大理岩反应生成透辉石岩,再由透辉石岩变质为透闪石岩。岩相学观察结果显示纳赤台软玉经后期地质运动改造的痕迹不明显。

软玉 锆石年龄 成矿过程 地质运动

张勇 刘琰 陆太进 陈华

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北京珠宝研究所,北京10001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南昌

中文

644-644

2017-12-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