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华北克拉通南缘栾川矿集区和熊耳山矿集区燕山期岩浆岩对比研究

华北克拉通南缘是中国重要的钼、钨、金、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从西向东依次发育有小秦岭、崤山、栾川、熊耳山和外方山等多个矿集区.其中栾川矿集区是中国最大的钼金属产区(李冬等,2013),熊耳山矿集区是继胶东、小秦岭之后又一重要的黄金产地(唐克非等,2016).两个矿集区均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与秦岭造山带的衔接部位,以马超营断裂带为界,熊耳山矿集区在马超营断裂带以北,栾川矿集区在马超营断裂带以南.熊耳山金钼铅锌银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栾川钼钨铅锌银多金属成矿作用在时空上与处于由挤压向伸展构造体制转换的环境下的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158Ma~115Ma)富钾高碱的长英质侵入体关系密切,二者岩浆岩形成具有相似的大地构造背景,然而在成岩年龄、组分特征和岩浆来源等方面却有差异性,与之相关的矿种组合和分布格局有显著不同.两个矿集区处于相同的大地构造背景并具有时代相近的岩体,岩浆来源是制约金属矿化类型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需要指出,金矿化与幔源物质参与的富钾碱性岩浆关系密切。分布在马超营断裂带南北的两个矿集区的岩体和矿化的差异性表明,马超营断裂带可能是控制成矿的一级构造。

岩浆岩 成岩机制 控矿规律 地区差异

胡昕凯 张寿庭 唐利 赵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南昌

中文

817-818

2017-12-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