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海南岛罗葵洞钼矿床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关系

罗葵洞钼矿床地处海南岛南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内、海南岛五指山褶皱带与南海台地过渡带的近东西向九所—陵水断裂带中段南侧,早白垩世同安岭陆相火山岩北南缘.该矿床钼矿化主要赋存于隐伏斑状花岗岩顶部及其外围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以剥蚀程度浅和矿化范围广为特征.矿体形态表现为其长轴呈EW向、短轴呈SN向展布,主要以层状、似层状和扁豆状为主.矿石类型表现为细-网脉状、浸染状、星点状.矿石矿物组成简单,主要为辉钼矿,次为黄铁矿、黄铜矿等.矿化蚀变呈面形,蚀变连续性较差,无严格的界线,从火山口由内至外大致可分为含钼强硅化带—含钼硅钾化蚀变带—含钼硅化蚀变带—青磐岩化带(刘君等,2010;于立红等,2010;Zeng et al.,2013).以上特征与斑岩型钼矿床的一般特征相类似(White et al.,1981,Seedorff et al.,2005).由于该矿床尚未开采,研究程度较低,本文暂将其归类为受火山机构影响的斑岩型钼矿床(Xu et al.,2016).

钼矿床 岩浆作用 成矿作用 矿化蚀变

朱昱桦 赵朝霞 王历星 于得水 叶挺威 刘萌 许德如 陈根文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南昌

中文

869-869

2017-12-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