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同位素示踪成矿作用过程--以胶东金矿为例
铁作为主量元素,分布在地球各个储库中.比如:洋中脊热液,河流,溪水,岩浆热液矿床,沉积物,黄土,花岗岩类岩石,基性超基性岩石等地质体中.无处不在的铁使得铁同位素的分馏可将彼此联系起来,可用于示踪各个储库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铁本身是一种矿产资源,并且绝大部分内生金属矿产都会有共生含铁矿物相伴生.因而,铁同位素在示踪成矿作用过程上有非常大的潜力.本研究以胶东半岛两种类型金矿(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为研究对象,对其基底岩石、钾化蚀变花岗岩、黄铁矿矿石等样品的铁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比蚀变和新鲜花岗岩的铁同位素比值以及铁含量数据,发现在蚀变过程中铁被持续淋滤出去,而K+Na,Rb等元素持续富集,并且残余在蚀变岩中的铁同位素越来越重,通过研究钾化蚀变所发生的pH值和氧逸度条件限定了残余含铁矿物相,进而通过铁同位素比值和铁含量数据模拟计算出钾化蚀变带的热液蚀变温度发生在381±45℃,这和前人流体包裹体分析得到的蚀变温度大致吻合。
金矿床 铁同位素示踪 成矿作用 蚀变过程
朱志勇 杨涛 蒋少涌 朱祥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同位素地质实验室,北京100037 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3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床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914-914
2017-12-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