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早新元古代条带状铁建造的发育及意义:海南石碌铁矿成因研究
中国海南石碌铁矿是亚洲最富的铁矿床,铁矿石储量超过460百万吨,矿床的形成时代被限定在0.8Ga~1.0Ga,为早新元古代.但该由于矿床的成矿背景复杂且后期叠加多期改造作用,矿床成因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对于原始的铁矿成因,主要的观点集中在沉积成因和高温热液-交代成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矿床可能是苏必利尔型条带状铁建造(BIF).普遍认为,18~7亿年期间条带状铁建造在地球上基本不发育,只在7亿年左右“雪球地球”期间,BIF才重新出现.前人多认为前寒武BIF的消失及重新出现主要受海水氧逸度条件控制.如果早新元古代确实存在大规模BIF,对于BIF的成因认识将会提供新的视角.
铁矿床 条带状铁建造 地质发育 成矿机制
孙剑 朱祥坤 李志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933-933
2017-12-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