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在矿床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乌力吉敖包萤石矿Ⅲ号矿体为例
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3D打印技术(又叫“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以三维模型为样本的快速成形技术,它通过逐层打印或粉末熔铸的方式来构造需要的立体图形(余冬梅等,2012).随着现代科技和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3D打印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中,甚至有研究显示,使用通过3D打印的实体模型进行教学的学习成果比使用传统的三视图的效果更好(Huang T C et al.,2017).如果可以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地质矿产行业,特别是矿床学的应用研究,可以为典型矿床的由虚拟模型到实体建模转换开辟新的方法和思路.本文将从3D打印技术的原理及其发展现状入手,重点列举内蒙古锡林乌力吉敖包萤石矿为实例,利用3D打印机打印具有现实可观性的地质体实体,探讨3D打印技术作为新兴的科技手段应用于矿床学的教学与研究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矿床学 三维打印 地质体实体
陈奇 邹灏 李欣宇 刘行 李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9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构造成矿成藏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943-944
2017-12-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