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盐碱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

莱州湾西岸石油污染、盐渍化十分严重,石油污染及盐分梯度复合逆境对土壤、植物、微生物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如引起土壤板结化,损害植物根部,阻碍根的呼吸与水分吸收,甚至引起根系腐烂,改变土壤有机质的碳氮比和碳磷比,造成土壤微生物群落、区系的变化等.由于植物-微生物在从海洋到陆地演替过程中对这种复合逆境的适应机制尚不了解,被石油污染的生态系统很难恢复.因此,研究石油污染及盐分梯度复合逆境下植物-微生物的适应机制,利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莱州湾滨海湿地,恢复其生态功能迫在眉睫.本研究以野外选点采样与室内模拟相结合,应用基因组学测序分析植物根际细菌的丰度及适应机制,揭示黄河三角洲田菁根瘤菌及山东半岛海岸带特有植物海边香豌的遗传多样性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筛选到高效共生固氮的田菁根瘤菌与丛枝菌根真菌.应用耐盐微生物根瘤菌和丛枝菌根真菌,复合接种于田菁根际,进行耐盐小区实验,土壤降盐效果明显,重度盐碱土壤表层土平均降盐率达约49%.高耐盐根瘤菌4105在盐胁迫环境中和菌根真菌GM之间存在协调促进宿主田菁抗盐胁迫的作用,并通过转录组学手段研究了其耐盐促生机制.同时进行了田菁和丛枝菌根真菌、根瘤菌在添加以菲和芘为代表的多环芳烃的三共生修复效果研究,植物-微生物联合作用对污染物的去除率达到90%左右,其互作机理正在进一步研究.下一步将优化耐盐植物-微生物共生体系,为海岸带复合逆境下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提供示范作用.

盐碱污染土壤 植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 转录组学

解志红 李岩 任承钢 刘卫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国内会议

第二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

杭州

中文

25-25

2017-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