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愈伤组织对活性细菌和硝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水稻是世界上食用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农作物.全球25亿以上的人口主食大米.亚洲是最主要的水稻生产与消费区,全世界90%以上的水稻产自亚洲.水稻根系会在其生长期不断的向土壤中释放的各种分泌物,主要包括低分子量的有机物质、根细胞脱落物及其分解产物、高分子量的黏胶物质、气体、质子和养分离子,使得根际区域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活性显得非常独特.为了了解这种简单有机物降解过程中的活性细菌群落,用13C标记的N6D培养基诱发水稻种子培育愈伤组织(callus),进行室内微宇宙实验.在56天的培养过程中进行阶段性的样品采集,结合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DNA-SIP)、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克隆测序分析callus降解过程中活性细菌群落动态变化.结果表明:callus的添加显著改变了细菌丰度和群落结构;DGGE条带聚类分析表明callus降解前期(3-7天)的细菌明显不同于后期(14-56天);多于70%同化callus碳源的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主要是α-,β-,γ-变形菌、鞘脂杆菌和放线菌.
水稻 愈伤组织 活性细菌 硝化微生物 群落结构
李勇 刘亥扬 徐建明 邸洪杰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310058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220-221
2017-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