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精神神经系统小分子药物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精神神经系统药物由于其作用靶点和治疗适应症的特殊性,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实验设计、具体实施和结果评价均具特殊关注点.近些年,本中心系统评价了十余种作用于精神神经系统的药物,涉及的靶点包括胆碱酯酶、多巴胺受体和5羟色胺受体等.本文总结了该类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实践中的关注要点.总之,精神神经系统小分子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应根据药物作用机制、代谢特征等前期研究结果,充分调研已上市或处于临床阶段相关药物的药理毒理资料,开展细致的剂量探索实验找寻供试品毒性作用规律,以支持正式实验的剂量设置、个性化毒性监测指标和时间点的设计,较为全面揭示其毒性反应特征。

精神神经系统药物 非临床安全性 毒性作用 剂量效应

陈晓强 刘永珍 宫丽崑 任进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浦东新区海科路501号,201203

国内会议

第三届(2017年)中国安全药理学学术年会暨第六届安全药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成都

中文

222-223

2017-05-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