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美学”的苏联缘起与本土变异--李泽厚“客观社会说”与苏联“社会派”美学的比较阅读
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实践美学”发端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时期所倡导的“客观社会说”中,它既是本土语境中对黄药眠“生活实践论”美学以及革命文艺传统中毛泽东“实践论”思想的继承发扬,更是“以苏联为师”的外部语境下对“社会派”美学的话语移植.但在萌发后的理论发展走向上,却发生了根本的偏离与变异:与苏联“社会派”美学逐渐冲破认识论防线而纵深走向价值论不同——中国“实践美学”却因本土意识形态钳制始终无法摆脱认识论模式,还在“客观存在”的路线上裹足不前,这种路径偏离所致的“主体性”缺失,直至“新启蒙”语境下通过对西方美学的补接、吸纳与改造才得以弥补.这也正意味着“实践美学”除原点上受“苏联模式”渗透影响外,其理论发展与建构方向上的不同格局与本土追求.
实践美学 客观社会说 李泽厚 社会派
李圣传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理论室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15-27
2015-10-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