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路的史前基础以浙东沿海地区的文化变迁为中心
海上丝路兴盛于青铜时代及以后的历史时期,但在此之前的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奠定了相当的文化和族群基础.本文即是通过分析作为海上丝路主要起始区的浙东沿海地区的史前考古学文化格局,从而探讨这一地区的海洋文化发展的历程和对海丝形成的作用.以宁波地区为中心的浙东沿海目前可见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和钱山漾文化等考古学文化遗存.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人群受到海洋生态变迁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文化面貌.在良渚晚期以前,人们更多的是在适应海洋,而不是利用海洋,这里的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并不发达,可以说属于大陆性文化的范畴,文化的传播也主要表现在通过一定的海上交通自北向南单向的传播.良渚晚期-钱山漾时期海盐经济的出现,真正的海洋经济出现,也才彻底改变了当地悠久的浓厚的农业文化传统,文化传播也变自北向南的单向而为南北双向.从而直接促成了之后百越族系的北上,马桥文化的形成.自此浙东沿海地区正式进入海洋文化范畴.史前的海上交通和海洋经济成为以后海丝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浙东沿海地区 史前考古学 海上丝绸之路 文化变迁
赵东升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国内会议
海南博鳌
中文
31-38
2017-12-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