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淄博地区高镁闪长岩成矿作用研究
高镁安山岩(侵入相高镁闪长岩)的发育通常代表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过程,特别是洋壳/陆壳对岩石圈地幔的交代过程,因此对岩石圈演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华北克拉通东部鲁西地区发育有大量早白垩世高镁闪长岩及相关矽卡岩铁矿,前人对这些高镁闪长岩的岩石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拆沉/俯冲交代地幔部分熔融以及壳幔岩浆混合等成因模型(Xu et al.,2008;Yang et al.,2012;Chen et al.,2013),对相关矿床也开展了成矿年代、矿床地质、成矿过程等研究,但对高镁闪长岩是如何成矿的却少有涉及.成矿与不成矿到底受控于物质来源、结晶分异或同化混染过程还是受控于侵位深度、温度、氧逸度等物理化学条件?陆内伸展环境(或岩石圈减薄)下的高镁闪长岩与其他环境(如俯冲碰撞环境)的高镁闪长岩相比是否具有独特的控矿因素?为解答上述问题,本项研究选择莱芜-淄博地区代表性成矿与不成矿高镁闪长岩体,开展成矿作用的对比研究.
成矿作用 高镁闪长岩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
蓝廷广 陈应华 王洪 唐燕文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81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19-20
2017-12-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