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北麓高松山金矿床成矿流体起源:岩相学、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证据
高松山金矿床是中国东部中生代大陆边缘斑岩-浅成热液金铜成矿系统的重要成员之一(王佳琳等,2014;Sun et al.,2013),它产在小兴安岭北麓中生代火山盆地内,它自上世纪末发现并确立为中型(已探获金资源量23t)、有望勘探为大型浅成热液矿床以来,倍受国内外经济地质学家关注,并从不同角度对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以及成矿时代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普遍认为该矿床属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发生在99Ma(郑硌等,2013;王佳琳等,2014;Hao,et al.,2016);该矿床成矿流体的研究均集中于成矿主阶段和成矿晚阶段流体,因此本次选择早期成矿流体进行研究,以期揭示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过程.
金矿床 成矿地质 流体包裹体 地球化学特征
刘阳 孙景贵 任亮 韩吉龙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 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29-30
2017-12-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