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桂北罗城垒洞煌斑岩年代学特征及其对扬子和华夏块体拼合时限的制约

江南造山带是由位于北西向的扬子地块和南东向的华夏地块拼接焊合组成(王鸿祯等,1981).关于扬子与华夏地块的拼合时限至今仍然是学者们争论的热点,一种观点是其发生于格林威尔期(1000~900Ma)(Chen et al.,1991),有些学者倾向于认同两地块是新元古代(860~800Ma)通过晋宁期造山运动聚合形成的(Wang et al.,2007),但也有学者认为两块体于早古生代加里东期完全拼合(王永磊等,2011).桂北位于江南造山带西段,岩浆岩活动频繁,区内主要发育花岗岩,少量基性-超基性岩、煌斑岩和伟晶岩等(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院,1985),前人对于桂北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镁铁质岩和辉长-辉绿岩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相比之下,对桂北地区煌斑岩的报道则较少,而对煌斑岩的研究对了解区域构造演化格局及地球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煌斑岩 年代学特征 扬子块体 华夏块体 拼合时限

覃康乐 时毓 郭智超 刘希军 张治国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有色金属隐伏矿床勘查及材料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广西桂林541004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有色金属隐伏矿床勘查及材料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广西桂林541004;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南昌

中文

109-110

2017-12-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