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云南东川铜矿的后生成因与勘查意义

东川铜矿的成因一直存在争议,主流观点认为其属喷流沉积型(SEDEX)或IOCG型,少数观点认为属海相砂岩型,认为其是沉积作用的结果.相邻地区的拉拉、大红山式铜矿被认为是海相火山岩型(VMS).对云南东川地区开展全面的调查研究,发现其与典型SEDEX或VMS型矿床之间存在一些根本的差异,但可全面与中非铜矿带铜矿床对比,具有砂岩型铜矿床的成因特点.“四楼一梯”模型将东川式、稀矿山式、桃园式以及滥泥坪式铜矿作一整体,但震旦纪与中元古宇铜矿差异明显.同时,多数研究认为砂岩型铜矿是同生沉积的,部分后期改造,这也与对国内外砂岩型铜矿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另一方面,东川铜矿找矿勘查工作薄弱,铜矿开采一直是逐级坑道向下实施,目前所有钻探工程均位于最低坑道之上,深部情况不明,作为“沉积矿床”,对矿化边界、成矿层位无清楚的认识,缺乏深部资源潜力的判断,新层位找矿更无头绪,严重制约了东川铜矿甚至整个康滇元古宇铜矿的勘查和开发.

铜矿床 成矿机制 地质勘探 找矿潜力

祝新友 张雄 蒋策鸿 王海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1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38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12;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650093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南昌

中文

154-155

2017-12-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