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织金含稀土磷矿床成矿古地理环境研究进展
扬子地台早寒武世梅树村期和晚震旦纪陡山沱期是中国重要的成磷期.而其中梅树村期含磷岩系以高稀土含磷为重要特点(张杰等,2007;谢宏等,2012).梅树村期海相沉积的磷块岩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在贵州范围内,贵州织金磷矿区是梅树村期成磷的典型代表.织金磷矿位于黔西南地区,矿区处于扬子地块西缘,“黔中隆起”西南端.织金新华磷矿是一个超大型磷、稀土矿床,探明矿石储量13.48×108t,稀土氧化物储量144.6×104t,以富集稀土元素钇为主要特征(刘家仁,1999).由于其成磷的重要性以及富稀土特征,前人对该磷矿做了大量的研究.虽然前人对织金磷矿研究的范围很广,但是对于控制磷矿的岩相古地理研究较少,仅吴祥和(1999)进行初步的研究.另外,东野脉兴(1996)提出“陆缘坻”构造古地理单元是磷矿控矿主要因素,认为陆缘坻形态上是不规则的水下高地,一侧与深海连通,上升洋流携带大量磷等物质上翻至陆缘坻,在相对凹陷的部位形成磷块岩矿床.毛铁等(2015)也发现了灯影组古喀斯特面对成矿的厚度起到了控制作用.
稀土磷矿床 成矿地质 古地理环境 地球化学特征
许建斌 肖加飞 夏勇 谢卓君 杨海英 何珊 吴盛炜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0;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1400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0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263-263
2017-12-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